CN
|
EN
News
Industry information
Careers
Contact Us
|
Core Advantages
We know projects
Factories to jobsites
Document service&Customs clearance
Performance guarantee
Professional logistics team
Informatization Support
Service Modes
Seafreight
Airfreight
Overland
Door to Door
Trade Documents
Advantaged Industries
Industrial Projects
Power
Traffic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Projects
Water Engineering Projects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Mining Engineering
Other Field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Latin America
Asia & Pacific area
CIS Areas
Africa
Corporate profile
Corporation Overview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orporate Culture
Qualification Documents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Online Message
Contact Us
Member login
Home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10月份全球海运市场“步步惊心”
海关统计显示,10月份外贸出口157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9%,但较上月的1697亿美元,下降了7.3%,下降幅度明显。受外贸下滑影响,集装箱运输提前进入“寒冬”。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需求减少,燃油费成本不断上升而运价持续下滑的恶劣经营环境下,班轮公司采取撤离航线,缩小经营范围,搁置运力等措施来应对。近期一些班轮公司已开始或正计划从欧美等一些主干线撤离。同时运力搁置也在加快实施,据Alphaliner研究公司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56艘、总容量达33.5万箱的集装箱船闲置下来,预计今年年底将有超过50万标箱的运力闲置。
不过,由于上述控制运力的措施迟缓以及力度还不到位,10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继续下滑,且一度创年内新低。中国出口集装箱除东南亚航线略有上升外,其余航线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韩国线和欧洲线跌幅最大,欧洲线的部分航次,最低跌至500美元/TEU,创下2009年8月以来最低价,与高峰期的每标箱2100美元相比,爆跌了76%,亚洲至北欧航线和美国航线分别下降了54%、24%。
随着传统淡季即将来临,加上燃油成本上升,运价下滑,集装箱海运业面临全面亏损。与此同时,在市场低迷之际,一些班轮公司仍把扩大市场占有率作为首要经营目标,实施低成本扩张。马士基巨资购买10艘1.8万TEU(标准箱)巨轮;地中海航运等班轮公司也纷纷跟进,大量增订8000TEU以上的大型船,这一举措是否明智,有待市场检验。如果班轮公司仍然大量投放运力,而全球经济增长又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集装箱海运市场的低迷周期有可能被无限期延长。据波罗的海航运理事会(Bimco)预测,到今年年底,将有容量达130万TEU的新集装箱船投入市场,比需求超出2%。著名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预计,未来5年全球集装箱运力供需难有改善。
冲高回落国际干散货运价反弹“夭折”
10月份,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运价振荡向上,在矿石、煤炭、粮食需求推动下,综合指数继续向上突破,14日最高达到2173点,创出去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但随即在海岬型船运价下滑的拖累下,综合指数快速回落,最终以略高上月的3.5%增速收盘,增长疲态逐渐显现。10月份,连续两月领涨的海岬型船运价冲高回落,犹如过山车,宽幅振荡,后期上涨动力明显不足。占该航线权重最大的跨太平洋航线日租金月中曾超过3万美元,涨得快回落也快,月底该航线租金已回落到2.2万美元,不到半月猛跌了近三成,重新跌回到9月初的水平,近两月的升势全被抹去。
经过两个多月的强劲反弹,综合运价指数已从8月初的1250点上升到10月底的1965点,最高触及2173点,较反弹前上升了74%。中国对矿石、煤炭进口需求超预期,是此轮反弹的主要动力。其中八九两月铁矿石合计进口1.2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246万吨,增长了23%;煤炭进口357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13万吨,增长了25%。中国对大宗货物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国际资源价格的“诱惑”以及对市场的憧憬。今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高位运行,9月后更是节节高升,南方港口进口煤价格与国内煤价格倒挂,引发进口煤“井喷”;同样状况也出现在铁矿石进口上,9月份国际矿石价格急速下滑,再加上对“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有较大的期望值,钢企进口愿望强烈。但受国内宏观调控,货币紧缩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终端用户耗量并未有效放大,进口的货量逐渐转移到库存。
“冬储煤”按兵不动沿海市场向二次探底逼近
11月2日,上交所发布的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报收1246点,较上月下降10.1%,同比下降29.6%。
受煤炭高库存、低消耗不利因素影响,10月份沿海运输市场暴跌,到月底收盘运价已跌至近13个月来新低,所有航线全盘皆绿。节后,国内煤炭价格一路上扬,秦皇岛港煤炭价格从9月下旬的829元/吨,上升到10月底的853元,1个多月时间上涨了24元,这对于三季度大幅亏损的电厂难以接受,同时10月份南方凉快的天气,决定了煤炭耗量不大,需求不旺,电厂更热衷有价格优势的计划煤和进口煤,对于价格高企的市场煤少有光顾,运煤船舶需求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运量和运力需求大幅下降,导致运价爆跌。11月2日,秦皇岛至广州、上海煤炭运价分别报收为46元/吨、37元/吨,分别均较上月下降18%和14%。在运价大幅下降的同时,而占成本四成的燃油价格近期大幅飙升了200元/吨,给船东的经营雪上加霜,不少航运企业陷入亏损困境。若今年冬季用煤量不能有超预期增长,在运力供应明显大于需求的背景下,形势有可能继续恶化,海运业第二次探底是有可能的。
目前运价低迷,成本上升,已把海运业逼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据公开资料显示,海运业已成为全国亏损最严重的行业,海运业的严重亏损已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沿海运力严重失衡状况,10月18日一天内,交通运输部连发两个有关调控运力的公告,分别为“关于进一步规范货主投资国内航运业的公告 ”和“关于加强国内沿海成品油运输市场宏观调控的公告”, 上述政策的实施将逐步缓解运力过度扩张的矛盾,并对沿海运输市场产生长期利好,但由于政策效应的滞后性,短期内沿海市场仍将维持低迷,近一两年内海运企业的业绩难有大的提升。
Copyright 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dustr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